当前位置: 主页 > 会员风采 > 企业家专访 >

张胜飞
日期:12-02-16

 
“办企业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我们做的都是点点滴滴的琐事,而且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我们的企业每天就能改善一点,这就是进步。”张胜飞终于一改了方才紧张工作的节奏,以百忙中难得一见的舒缓,整理和讲述着胜华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里程中每一段动人和华彩的章节……

扎实做好“同心多元化”的产业资源整合

正式这样每天点点滴滴的进步,使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从始创于1987年的上海海新电缆厂起步,到1997年改制成上海胜华电缆厂、2002年重组成立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拼搏闯荡于市场,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打造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网络,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一跃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电缆前三甲企业。

张胜飞认为胜华集团能持续发展壮大,是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把自己推到了浪尖上。“站在浪尖上,我就可以看得更远,让我告诉自己,必须寻求新的突破!”这是张胜飞给自己的一个新要求,他不再满足于在上海的发展。他给自己定的一个新目标就是“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而逐步推进这一长远目标实现的,正是张胜飞全力实施的同心多元化资源兼并和整合的战略。

自1997年以来,胜华集团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通过并购战略拓展大品牌。集团基于强化电缆主业的战略理念,先后收购了上海海新电缆厂、上海浦江电缆厂、合肥电缆厂、新乡电缆厂、哈尔滨电缆厂等电线电缆行业的中大型企业;通过新产品发开重组成立了分支电缆、特种电缆、橡套电缆、船用电缆、核级电缆、碳纤维电缆等高科技子公司;以规模效益拓展了品牌建设,实现了胜华电缆品牌由低压向高压、由电力电缆向橡套电缆、由传统电缆向高科技电缆的飞跃。

张胜飞在实施“同心多元化”战略实施中,强调全力打造上下游供应战略资源的价值链。“要把胜华集团打造成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在行业中成为专家,而这个专家就整个产业链而言,又要学会身兼全才的角色。”胜华集团依托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和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再生资源分会等社会资源,实现企业从电缆向上游铜杆、塑料的投资并购。控股或参股方式并购了一批资源型企业,如上海申铜铜业公司、上海景泽铜业公司、上海伊斯特塑料公司、上海奥兴电缆料公司鹰潭和合肥的铜业等10多个企业。2011年又将集团旗下的生产铜杆、铜丝 、铜带的企业重组,成立了事业部制的上海景泽实业集团,统筹发展胜华集团的铜事业部。2012年,张胜飞将重组成立其他材料企业,成立上海胜华电工材料集团。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扩张,形成了集科研、生产、贸易、投资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元化、高科技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企业生产能力空前提高。

张胜飞说,“胜华集团从1997年跨出并购重组的脚步以来,集团由单一产品发展到多样化产品,产业由一元发展到多元,地理区域上由以上海为主发展到安徽、河南、浙江、北京、湖北、陕西、辽宁、宁夏、广西、黑龙江的跨地区投资,形成了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一跃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国机械工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之一,达成今天这样的目标,是我们队电线电缆这个行业的资源有着充分和深刻的认识,同时必须把握好这个市场发展的脉搏。鲲鹏只有飞得更高,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让凌云壮志有了起飞实现的第一步!”

正因为有了这样高起点的第一步,胜华集团现已成为我国线缆也最大的制造商之一,现有子公司38家,国内销售公司和办事处600多家,员工近万人,年生产线缆能力近100多万千米,2011年年产值120亿元。目前胜华集团名列中国电线电缆行业100强第2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位、中国机械500强第309位、上海企业100强第54位、2011年上海私营企业100强第5位。

人才、技术和管理:创新让品牌更有生命力

张胜飞是一个让自己充满达观与活力的人,但是在如何做大做强企业上,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和紧迫感。他认为,“电线电缆是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在这样一个白热化竞争的市场上,我们要让要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壮大,乃至实现更高更远的战略目标,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只有建设好自己的品牌,才能让企业有强盛的生命力。”

从当初“健步如飞”的并购到更为规模化层次化的“同心多元化”战略,张胜飞无不在为打造胜华集团的品牌每个细节而精心运筹。“在我们这个行业,通过拥有高素质技术人员团队和技术人员团队和技术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张胜飞感慨地说,“即使集团在资金紧张、宏观调控困难的经营环境下,我们也没有减弱对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的投资,因为集团上下对此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21世纪,只有重视人才和科研、只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才能在各个方面使品牌建设有足够的实力保障。”在他的建议下,集团公司广纳行业一流科技人才,先后从上海交大、哈工大和上海电缆研究所、国家煤科院、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引进了4位国家级技术专家和20位高级工程师,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科研队伍。有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队伍,胜华集团在电线电缆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而上海胜华电缆研究所被认定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小巨人企业。

张胜飞同时强调,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创新做大做强品牌。“现在是微利竞争时代,而要在这个时代中获取竞争优势,打造大品牌,我认为其实很简单,那就在于企业实行高质量的管理水平,无外乎是高质量、高标准、优服务、快交货。”近几年来,胜华集团先后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水平,先后采用ISO9001和ISO14001国际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办法、6个西格玛管理方法、精益生产方式,不断强化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不断创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胜华集团充分利用上海品牌的技术、管理、科技等优势,择优合作,对一批经济实力强、市场开发能力强的经销商给予授信,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就构建了关国兴的营销网、服务网、宣传网,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市场营销体系。胜华电缆更以其可靠的质量、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远销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出口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2011年出口4000多万美元。

任何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因外部环境剧变而导致的风险。张胜飞一直有这样的原则:“要保持一个企业始终在健康的状态中成长,首先必须脚踏实地安分守己,坚守主业和专业,保证在这个领域内做强做大;第二是要审慎多元化,在强化主业基础上,适度向上游产业推进;三是坚决不进入不熟知的行业,保持充裕的并购资金,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经营风险。”

张胜飞对胜华集团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整体格局上胸有成竹,胜华集团在新时期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是观念变更,必须站在行业全球视野中抢占制高点,从制造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整合全球资源,发展竞争合作。第二个挑战是人力资源的挑战,转型要大量的金融人才、投资人才、管理人才、服务型人才。第三是强有力的执行团队的挑战,张胜飞说,:“中国企业的治理模式带有封建色彩,很多企业一转型就衰了、就死了,就在于没有战略团队、资本运作团队、项目管理团队和行业规划团队,因此胜华集团一直强调企业转型必须有核心团队保证。”谈到管理创新的挑战,张胜飞强调,企业整体转型在于管理创新,必须有好的机构设置,必须有有力的执行团队,必须有好的激励机制去管好人,理好事。

胜华集团正是基于张胜飞这些思考,才得以在近年来对集团转型探索上,找准了规律找对了路子。如今,胜华集团就已经向铜产业、化工塑料产业发展,在抓好电缆主业的同时,带动上游产业发展。

即使身处这样的大环境,张胜飞仍然独具慧眼,敏锐地意识到在危机之中,并购是一个机遇;由于前几年过度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电线电缆行业出现了新的规模和数量扩张,这一轮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企业面临困难,胜华集团在已并购合肥电缆厂、哈尔滨电缆厂等十多个大中型企业的基础上,现在准备并购生产超高压电缆、海底电缆的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并正在筹备与欧洲线缆企业组建合资企业,加快企业合理布局步伐,通过并购实现企业品牌的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肩负责任,翱翔的最高境界

张胜飞是温州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浪迹天涯、闯荡九州的温州人,血脉中流淌着祖先们大开大合的秉性;性格中潜伏着博弈的豪情。他作为企业创始者、领头人,不断地修炼自己,将自己思想性格与企业发展轨迹重重叠合在一起。对于做企业的最高境界,张胜飞如斯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要有长远的眼光,要站得高,看得远;二是要不断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三是要有道德法制观念,对社会对家庭对股东对员工切实负起责任;四是要有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既要看到个人和企业、产品的优势,又要考虑存在的劣势,更重要的是要有失败的准备和急救的办法;五是要有一种平常心,办企业红红火火时不能盛气凌人,以钱以势压人;企业处于低潮时,不能灰心丧气,低声下气。”张胜飞坦承地说,“我追求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使更多的有用人才能进入我们的企业,融入企业,同时能为这种进入和融合而感到自豪。这就是我的女路方向和创业的最高境界,我愿意为之而奋斗终身……”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张胜飞不忘回报社会、加强企业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他与2005年下半年成立原南汇区第一民营企业跨地区的党组织——上海胜华电缆集团党委,还关心职工发展,成立了工会和团委。他每年出资约100万元,资助上海浦东、安徽合肥、浙江乐清和云南等地的贫困生,帮助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中心,为敬老院老人送去彩电、棉被等。2008年雪灾地震,严重的自然灾害深深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也时刻牵动着张胜飞和胜华集团的心。张胜飞本人多次捐款,在他的号召下,集团多次捐款捐物,奉献出企业家和企业的爱心。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1日,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副指挥长林湘接到了张胜飞踊跃参与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的请战要求。在与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进行接触后,胜华集团决定在灾区建生产基地,并根据项目的大小、合同金额的多少,将全部利润捐献出来。这种投资项目的造血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而且可以为灾区创造财政税收。这种方式,是一种双方互利模式,企业做的是不赔本的买卖,对企业本身不会有很大影响,而重建指挥部可以成本价的方式采购电缆,节约了有限的重建资金。

2011年6月22日下午,乐清上海商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作为乐清在沪企业的杰出代表,张胜飞胸怀浓浓乡情,信息在上海这个大舞台上打拼事业的乐清籍企业和企业家们,义不容辞地出任了乐清上海商会首任会长,积极投身于商会的各项工作,热心服务于众多乐清在沪企业、个体商户等会员单位。

不仅仅是服务于乐清在沪企业发展,担任上海各地在沪企业(协会)联合会副会长的张胜飞奔忙的身影,更频频在各种合作交流活动中出现。近年来,胜华集团在市政府合作办及联合会的知道支持下,积极走出上海、融入全国,参与对口支援工作,参与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先后收购了东北、西北、中部及上海的十多家企业,张胜飞被评为市政府合作交流先进个人。在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协会)联合会2012年年会上,上海胜华电缆集团荣获“2011年度杰出贡献奖”以此表彰张胜飞和胜华集团为上海经济发展和合作交流作出的贡献。

“慈善事业、合作交流等等,无一不是在履行着企业肩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张胜飞说,“其实,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的,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如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标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责任,促进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点,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胜华集团要率先垂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建设和谐企业。”

张胜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努力,顽强拼搏的魄力,领导胜华飞速前进,创造了中国民企和制造业企业的神话。而他和胜华集团肩负着的那份社会责任感,也和胜华集团取得的傲人成绩一样,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得到党和国家及地方各级领导人的高度评价。除了担任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协会)联合会的副会长,张胜飞先后担任了中国光促会理事、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阻燃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再生分会副会长、上海是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常委、上海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上海市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温州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市杰出青年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私营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小企业总会常务理事和浦东工商联副主席、浦东新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等社会工作。还获得了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先进个人、上海科技创业领军人物、上海市职工最满意的企业家、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和上海青年经济人物,团中央“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国企业并购重组风云人物、首届中国“双优”民营企业家、中国机电行业影响力十大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各项荣誉面前,张胜飞表示,“只有自己做大、做强、做好,才有能力回馈社会,报效祖国,承担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经营不下去了,怎么可能对社会付出更多的贡献呢?”正是这样,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企业到集团,一步一步走来,踏踏实实,追逐着自己的梦。

愿景:展翅万里 雄心凌云

张胜飞回忆和总结着胜华集团一路走来的历程,在感慨和欣慰之外,更是对未来慷慨激扬。他指出,胜华集团将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抓住新能源、智能电网、航空航天、海洋技术产业的发展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本着“创一流企业、造一流产品、送一流服务、铸一流品牌”的宗旨,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不断推进企业的规模化、科技化、人本化、国际化建设,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争五年内把胜华集团建成年产值超200亿元、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最大的科研基地、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张胜飞依然是抱着稳健扎实的姿态。他说,“胜华集团要打造陈百年老店,一定要完成这些目标:一是力创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第一品牌;二是扩大采煤机和安全清洁电缆两大国家级新产品的市场;三是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的基础上,全力做好中国名牌产品的创建工作;四是完成四大电缆制造基地建设,进而完成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实施,到欧洲并购一家电缆企业,向跨国公司迈进!”

张胜飞近三十年的创业,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收获是巨大的,这种收获就是坚持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敢冒风险的精神,让自己得到了锤炼,才能拥有两了胜华集团今天的成功——张胜飞坚定地说,“胜华事业才刚刚起步,它任重道远。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勇往直前,胜华集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兴旺、更加美好!”   胜华,已经展翅,已经起飞;明天,这只巨大的鲲鹏,翱翔得会更高更远!


上一篇:张润斌

下一篇:张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