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比约定时间早到了一刻钟,恰逢陈磊董事长正在接待来自新西兰的客人。趁此空档,我们“溜”进了中科的荣誉室,提前领略了中科的风采。荣誉室内各种荣誉奖牌和资格证书琳琅满目——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AAA级企业、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电器行业名优产品、上海市重点新产品……,100多块荣誉证书和资格证书挂满了墙壁。
陈磊董事长的笃定目光和握手的力度让记者感到了一位企业家的自信,我们的提问也直奔主题:“作为中科的掌门人,请您谈谈中科今后的发展思路。”
陈磊董事长毫不犹豫的说:“创新。我不是中科的创业者,而是守业者。古人云: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业靠创新,否则守不住;发展更要靠创新,不创新就谈不上发展。综观当代著名企业,无一例外的是在靠不断创新在发展。美国财富杂志在分析总结全球最有竞争力企业的成功经验时,将其高度概括为——第一是创新,第二还是是创新。”
陈磊董事长这位年轻的知识才俊思路清晰,他的谈话始终围绕着创新二字。
管理模式要创新
陈磊非常认同“起家靠产品,壮大靠制度”的说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制度重于技术。中科追求的是——质量好,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的管理目标。随着市场不断全球化,国内的市场空间变的越来越狭小,企业今后爆炸性增长的希望几乎没有,企业没有市场不行,没有技术含量不行,但光靠市场靠技术也不行,还要靠管理,管理出效益。因此,必须要从管理模式上寻求创新和突破,才能保持和提升中科的市场竞争力。要达到质量好,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的管理目标,首先,规章制度要落实。最近,中科对施行多年的集团老的《企业管理大全》进行了认真修改,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经营、管理体系,做到有章可查、有章可循。其次,激励政策要必须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要有一个落实政策的好环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样也是企业的生命。走创新之路光靠口号是做不到的,为了达此目的,中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鼓励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员工队伍。鼓励员工发挥才能,多作贡献。对有突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再其次,公司发扬民主,落实了对部门以上干部的民主测评制度,改变了过去只是干部考评员工的单向测评,为员工提供了“背靠背”的发言机会以及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向上。另外,还更多的溶入了一些亲情化、友情化、温情化的“软管理”。例如,上班碰到员工主动点个头问一声早上好,常找员工聊聊关心其痛痒,记住员工的生日届时发条信息或打个电话给予祝福等等。这既是管理模式的改变也是感情投资。记得一句名人的话:对人有礼貌是最小的代价。相信新的管理模式一定会更加激发员工的生产和创造热情,更加凝聚人心。
产品要不断创新
陈磊认为,中科最终要走的是一条从中科制造到中科创造之路。要想走出这样一条路来,首先在于自主创新,新产品要有新的科技含量。一个好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出新的产品。有位企业家说过:好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十几年来,中科自主创新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总体上来说还缺乏核心竞争力,许多重要的产品、产业对外的技术依存度还非常高。从这一点上来看,提高我们中科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质量水平等是实现中科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次在于合作创新,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攻坚克难研制出新产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没有创新必然走向衰落,一个销售多年的产品没有创新必然走向死亡。这是一条无情的铁律。
集团自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一是产品转型,从单纯的输配电成套设备转型发展到了35KV以下输配电装备;精密钣金结构件,高端柜架;船舶、海洋平台电气自动化装备;电气自动化产品等四大门类。二是业务转型,从单纯制造商走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系统服务为一体的集成商。三是产业转型,从单纯制造产业转型发展到金融业,制造业,服务业并举。可以这么说,中科的成长历程,就是创新转型的历程。
正确的思考和判断是正确战略的保证,正确的战略规划是成功转型的灵魂。2004年中科定下了“中科国际”的方向,明确了走国际合作的道路,促企业转型发展。2005年,中科选择了国际电力设备大企业中,最晚进入中国的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进行合作。一开始仅仅是OEM的制造合作,面临这样合作机会,董事长明确指示:眼睛不要只盯住订单,只盯着成本,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次机会加强学习,学习技术,学习管理,学习现代制造的精髓,同时引进专业人才成立了GE事业部。本着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理念,中科一步一步,在合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长。2006年,在围绕着2008年奥运会建设的进展,中科终于成为GE公司低压电气成套设备的制造基地,2007年又配合GE公司完成了低压配电设备SENPLUSDE 设备的研制。也是在和GE的合作过程中,中科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了产品品质的高度,开拓了国际合作的视野,同时,因为有了和GE合作的背景,也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到2010年,中科基本完成了国际化转型战略的第一步,与10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中科初步建立了品牌,完善了管理,扩大了在业界的影响。在上海世博园区的建设中,中科独立的承担了世博文化中心的配电工程,2010年中科又独立完成了上海市重点工程:上海文化广场的配电工程。也是因为这一次转型,中科走上了宽广的国际市场道路,使中科在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依然保持了资金实力的稳定增长,在资金的保证下,中科创立了中科小额贷款公司,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建立了金融后备保障。
营销手段要创新
陈磊董事长十分重视产品营销这一重要环节,认为只有掌握好适合自己企业的营销手段,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发挥最大的作用。首先,要革新中科的网站,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要特别关注一些行业内的门户网站,对于行业内的宣传特别有效,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再其次,加大免费信息的发布力度。尽量利用网络里不花钱或是少花钱的网络资源,适当地发布一些中科的信息,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不要以为只有向网络公司掏钱,你才能获得来自网络上的业务。在一些行业的网络平台上适时发布企业信息,也可以扩大业务,甚至有时好过在网站上竞价广告上的效果。还可以采用聊天工具直销中科产品。上网的人几乎都有自己的几个聊天工具,我们经常会收到群发来的广告信息,有人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购买产品或者服务。也可以采用聊天工具进行互动式交往。采用聊天工具,有针对性地对于目标客户发送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不失为成本最低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营销手段有百般花样,我更看重于“服务营销”。我是非常赞赏海尔的“服务的价值高于广告和公关”这一营销理论的,就连世界家电巨头伊莱克斯也在学习海尔的服务理念。今后,中科要把“服务营销”放到营销的战略位置上、核心位置上、前端位置上。
跟所有的著名企业一样,中科走过的是一条从小到大、聚沙成塔的艰辛道路。陈磊董事长的父亲不愧为目光远大的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他以战略家的眼光瞄准未来瞄准上海,1989年,毅然决定把公司总部安在上海。当时才8、9岁的陈磊就离开了老家乐清,跟随父亲来了上海。“最近,我看了央视一台播放的《温州一家人》,非常触动,仿佛再现了我家的经历。父亲创业十分的艰辛,我们一家人刚来上海的时候吃住都很差,日子过的很艰苦。”
陈磊董事长在家排行老幺,读的同济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时父亲问他的选择,他自己综合考虑,决定留在公司里。从毕业后,他已经在集团锤炼了7年,第一年被“发派”到了西北分公司去熟悉了解,一年后到了总部,先后任董事长助理、副董事长、工业园区总经理、总裁、董事长等职,熟悉商务、生产、研发、投资流程。通过这些年的自己努力,和公司有意培养,他已经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了。
2011年,集团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国家工程院院士,还请来造船行业的10几位专家。接手的多项国家级船电科研项目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通过验收以后,下一步就是把它推国产化,推向市场。尽管中科收获了许多成果,但是,陈磊仍然在思考:如何进一步调整,以技术创新为把手,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走出世界产业分工低端的地位。